
外婆的澎湖湾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外婆的澎湖湾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婆的澎湖湾说课稿1教材分析:
《外婆的澎湖湾》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抒情歌曲。歌曲为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即刻使人联想到,漫步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进一步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伴奏。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用具:
电子琴、电子白板、打击器(碰铃、沙锤)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个美丽的地方,他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6页,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师板书:外婆的澎湖湾
师:同学们美丽的澎湖湾给作者留下儿时美好的的回忆,
2、生自主学习。
白板显示:
1、以你已有得的学习经验,你从这首歌里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以从拍号、强弱、速度、节奏、旋律、音乐标记等来分析)
2、作者叶佳修简介
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八十年代爱唱的(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歌唱伴奏是叶佳修弹吉他演唱的。
师: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是叶佳修专为台湾歌手潘安邦而作的歌曲。这首歌背后藏著许多潘安邦与外婆的祖孙故事,他用真情唱自己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首《外婆的澎湖湾》,听听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
三、学习歌曲
1、初听范唱。
(1)、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2)、听完之后眼前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我们会产生哪些联想呢?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4遍)(每个问题一次次抛出)
(1)歌曲的意向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师范唱)
(2)划分乐段,有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
(3)每段的力度、情绪有什么变化?(小声跟唱,注意口型)
(4)有什么特殊的节奏?用笔标出来。
3、视唱歌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视唱歌谱。
4、小声跟琴唱。
5、师生一起视唱曲谱。让学生理解切分音节奏作用于歌曲,使演唱更加完美。
师:切分音作用于歌曲中会给歌曲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声音如何表现?(短音弹唱,用顿音的唱法更能表现轻松亲切的情绪)第二部分出现的切分音呢?(动感、思乡之情)
6、生跟琴视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天使合唱团表演的合唱曲《外婆的澎湖湾》
7、欣赏合唱《外婆的澎湖湾》
8、填词。(学生分小组唱)
(根据开始抛出的问题讨论、辨别、表现)
9、师示范,生听辨。
四、表现歌曲(分组合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师:歌曲的高潮在哪一段?我们可以用小乐器来丰富B段的情感。选一选哪些小乐器合适?(对比乐器音色及效果,定出伴奏节奏)
1、配伴奏。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想一想、编一编、试一试、辩一辩、改一改,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创编节奏型。
(要注意不能破坏歌曲的美感,而要进一步完善它的美感。)
2、生小组讨论。
3、分组用演唱的方式汇报讨论的方案。其余小组评价。
4、、小结。
师:把你大脑中的晚风轻拂澎湖湾的情景画成图片,拿起打击乐用最美的声音表现这首台湾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
四、拓展
说起下面我们来聆听两首校园民谣的歌曲,一首是先前提到的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另一首是罗大佑的《童年》再次感受其清新流畅、旋律动听、易于哼唱的特点。
欣赏: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和罗大佑的《童年》
小结、校园民谣有什么风格特点?
速度中速,歌词都以叙述回忆为主。
这节课即将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今天的音乐体验你参与了多少?
思考:今天的音乐课你参与了多少?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学的?
请写在你的卡纸上。
外婆的澎湖湾说课稿2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故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2、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3、创编歌曲、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的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教学难点: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用具:电子琴、电子白板、打击器(铃鼓、沙锤、三角铁、手摇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
(出示歌曲课件,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首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小时候外婆喂我吃饭。
生:我想到了小时候外婆带我玩耍。
生:我生病了,爷爷奶奶整晚都没有休息,一直照顾我。
生:我现在上学和放学,都是他们接送。
……
师:是呀,我们的父母现在工作非常繁忙,很多同学小时候都是由老人带大,她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照顾我们,非常的辛苦,同学们,你看看一看下面的图片,你们遇到过吗?
出示课件:老人和孩子的图片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外婆 ……此处隐藏2478个字……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2、乐理知识:“‖::‖”为重复符号,“︵”为连音线符号,
“=—=”为切分音符号。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歌词美在哪?
4、学生倾听范唱带,思考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师用录音机播放磁带)
5、学生跟范唱带学唱一遍,师提出要求,在学唱过程中教难部分用笔勾出来。
(师用录音机播放磁带)
6、学生跟电子琴慢速学唱歌曲,难点地方切分音重点联练习。
7、学生完整地跟电子琴唱一遍,个别学生提出不会的地方单独练习。
8、学生跟范唱带有感情地唱一遍。
(师用录音机播放磁带)
9、师有感情范唱歌曲第一遍,第二遍师生共同演唱。(师弹电子琴)
10、学生分组合唱歌曲,师要求做到各组之间配合默契,声音均衡。(第一组
唱歌词第一部、第二组唱歌词第二部、第三组唱歌词最后一部、)
三、表现歌曲:
1、分男女组比赛,每组推选四名同学演唱(音乐伴奏)歌曲。
2、师生共同点评表扬。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师生再次共同演唱歌曲。
四、总结歌曲:
这首歌曲是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抒发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赞美之情,也
勾起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这首歌曲,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愿你们在澳前小学愉快地度过这六年美好时光!
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本首歌曲。
外婆的澎湖湾说课稿5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第四课歌曲,在80年代台湾掀起的校园民谣中,成为深受大家喜欢的歌曲之一。本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熟悉。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第二部分是歌曲高潮所在。歌曲蕴涵着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感受音乐,感受亲情
2、说教学目标
本课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校园民谣、了解作者叶佳修、能演唱这首歌,做打击乐伴奏,做律动
(2)过程和方法: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用歌声表达出作者对澎湖湾的怀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浓浓的亲情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因此教学重点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流露;一些节奏在演唱中很难把握,所以难点定为切分节奏的解决。
4、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台湾著名的民谣作曲家——叶佳修所创作的一首民谣歌曲,歌曲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想。歌曲为4/4拍,宫调式,两段体结构。
5、说教学方法
这是一节综合课,运用模唱、教唱、示范、表演等方法来执教
二、学情分析:
歌曲是首叙事性歌曲,朴实感人,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意图,并且歌曲旋律性强,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正好抓住了高段学生的演唱心理,能充分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
三、教法设想:
(1)、强化节奏朗读,以读促解,感受温情
音乐新课标以审美为中心,而美的感受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在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所以,歌曲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通过晚风、白浪、沙滩、椰林、斜阳、脚印、薄暮、夕阳余辉、外婆的拐杖创设了一幅夕阳晚归、温馨浪漫的人物风景图,只有去朗读,去演唱、去表演才能进入角色,才能有深刻的感悟。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标要求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形体动作、节奏和旋律的创编,以及对音乐的不同演绎。所以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时要和学生有所交流,解决疑问,在音乐节奏巩固和训练时,倡导学生自主的表现能力!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扩展。情景交融,对所学歌曲的认识就有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容易使学生进入音乐,引起共鸣。
四、教学过程:
分为导入、学习新歌、巩固学习、拓展四个部分
1、导入
播放《兰花草》,老师带学生一起演唱,目的是为引出民谣这种歌曲的题材,同时也是为了创设气氛。然后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这首歌曲的题材,引出校园民谣,出示课件解释校园民谣,由校园民谣来认识其开山鼻祖台湾音乐人——叶佳修,去了解他的音乐作品《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爸爸的草鞋》《赤足走在田埂上》还可以介绍其他校园民谣如《童年》、《踏浪》、《同桌的你》等等
[设计理念: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扩展学生视野]
2、学习歌曲
本部分分初听歌曲、学习第一段、第二段、整体学习四个部分
首先初听歌曲,思考三个问题:1.歌曲是几拍子的?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3.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听歌曲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最后做小结:歌曲表达了对澎湖湾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学习歌曲第一段,老师有感情的一句一句演唱,把每一句的歌词意境表达清楚,使学生较快进入角色,然后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目的是解决切分节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教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最后老师做小结:第一乐段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欢快,富有动感。使人们联想到在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个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学习歌曲的第二乐段的时候,结合幻灯片,边看边听,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一二乐段的不同点。(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然后跟钢琴演唱,解决重点句子。
最后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为歌曲演唱创设意境,能恰倒好处的作到感情的释放
[设计理念: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3、为歌曲配伴奏
为了增强歌曲的表现力,我们还可以加上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可以老师钢琴,学生配打击乐;也可以老师用乐器伴奏,学生尝试弹奏钢琴配合;整个歌曲的打击乐合奏。(老师弹奏,学生打击乐伴奏,大部分学生演唱并拍节奏);也可以让管乐特长生为大家演奏,目的就是演唱好歌曲,巩固节奏训练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4、拓展
欣赏一首同样由叶佳修创作的民谣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听着音乐出教室。
文档为doc格式